
為了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思踐悟,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年學生參與“三下鄉”“返家鄉”等社會實踐活動的熱情,9月7日上午,鴻德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在圖書館五樓報告廳舉行。報告由團委辦公室副主任劉暢主持。

團委副書記劉維權講話
鴻德學院團委副書記劉維權講到, “三下鄉”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新時期的深化發展,是促進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有益補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要自找苦吃,在實踐中鍛煉自己。要了解社會現狀,立志奉獻社會,改造社會;用自己的所學所想,一點一滴改變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應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主動尋找挑戰,無懼困難,并且知難而進,不斷豐富人生閱歷,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指導實踐,積累經驗。“三下鄉”不是去鄉村體驗生活,而是在鄉村 、在需要建設的地方,利用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視角來理解社會,思考未來的人生道路。

團委辦公室副主任劉暢主持
在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當中,我院各系團總支組建了142支“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其中院團委直屬團隊2支,人文系團隊60支,外語系團隊38支,工程管理系團隊13支,財會系團隊15支,藝術設計系團隊5支,影視藝術系團隊8支,經濟管理系團隊1支,分別涉及基層宣講、科技興農、教育幫扶、禁毒宣傳、預防艾滋病宣傳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這些隊伍深入自治區各旗縣的企事業單位、農村、牧區等地方展開暑期實踐活動,受到了當地政府部門以及居民的熱烈歡迎。









鴻德學院各系7位學生代表分享了他們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感悟和體驗,在“三下鄉”活動中,他們了解了少數民族傳統藝術羊毛氈烙畫,感受到了來自西北的文化內涵;在養老院里為老人們表演節目,使老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在農村小學里和孩子們做“部落”游戲,為孩子們帶來無窮歡樂;成立動物救助站,幫助小動物們“回家”。
報告的學生講到,在這次活動中,汗水與快樂并存,由于有些地區交通不便、牧區語言不通,他們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當地居民的熱情讓他們倍感溫暖。他們將繼續發揚鴻德人吃苦耐勞、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的精神,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要行動“踐學”,以堅定理想、磨練意志、增長才干、展現本領。

影視藝術系學生代表呂玲燕做報告

財會系學生代表劉宏宇做報告

經濟管理系學生代表秦鑫做報告

人文系學生代表郝園做報告

外語系學生代表劉歡樂做報告

工程管理系學生代表王麗杰做報告

藝術設計系學生代表郭振明做報告
社會實踐是當代大學生在校期間“找苦吃”的最優選擇。所謂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干。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深入基層,走進群眾,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變設想為現實。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本知識固然重要,但實踐知識尤為珍貴。青年一代的我們應當丟棄享樂主義,撲下身子做實事,創造自己的社會價值。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社會實踐是引導青年學子走出校門、走向社會的良好形式,是培養學生才干、樹立服務社會意識的有效途徑。我院希望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讓同學們深入新時代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開展更加務實和有效的社會實踐。

(記者:周慧敏 編輯:蔣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