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7日,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云中校區落成典禮在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隆重舉行。云中校區的圓滿落成,為校地合作寫下生動注腳,是鴻德服務地方發展的具體體現。

托克托縣四大班子領導王冬生、安達、孫遜、王銘等,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院領導周玉樹、盧鳳龍、王新剛、張雪玉,內蒙古建設集團董事長張學春、第二分公司經理王春,鄂爾多斯通惠集團公司總經理陶治,內蒙古小倫敦教育校長劉晨霞,北京經濟技術職業學院院長周川、副院長祁杰,內蒙古利源園林古建筑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占國等出席落成典禮。托克托縣相關部門負責人,學院相關部門負責人、各系系主任及師生代表約600人參加了落成儀式。

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副院長王新剛主持落成典禮。
托克托縣縣委副書記、縣長安達講話

托克托縣縣委副書記、縣長安達講話。他講到,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承載著民族的未來和希望。云中校區的落地建設,是托縣和鴻德“校地同心、雙向賦能”的豐碩成果,也是托克托縣推動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是托克托縣補上“人才集聚”短板的關鍵一招,標志著托克托縣實現了高等教育“零”的突破,必將為托克托縣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也必將成為服務區域發展的“硬核支撐”。他希望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進一步加深同我縣的產學研合作,以云中校區為依托,扎根縣域、服務地方,大力開發利用周邊文旅資源,推動教育事業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攜手走出一條以教育賦能產業、以產業振興教育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學院黨委書記盧鳳龍講話

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黨委書記盧鳳龍講話。他首先回顧了云中校區緣起到建成的歷程,并對托克托縣在疫情期間的援助以及后期校地共建中結下的深厚情誼表示衷心感謝。盧鳳龍書記表示,近年來,學院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進一步拓寬辦學格局,持續推動內涵建設,在辦學規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云中校區的落成,正是學院推動高質量發展、強化實踐教學的重要舉措。未來,學院將以云中校區為紐帶,深化校地校企融合,圍繞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與建設“模范自治區”兩件大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展現鴻德擔當。
內蒙古建設集團董事長張學春講話

內蒙古建設集團董事長張學春講話。他講到,內蒙古建設集團始終秉持“建精品工程、筑教育基石”的初心,攻克了一系列建設難題,通過反復論證、精雕細琢,實現了傳統美學與現代功能的完美融合。更是在多年不遇的強雨季節施工的不利環境下,科學調整施工方案,同步完成外網建設與院面施工,最終如期交出了這份滿意的答卷。未來,內蒙古建設集團將繼續履行建設責任,為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云中校區的后期運營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為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的未來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教師代表侯明講話

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藝術設計系教師侯明講話。他講到,云中校區結合湖泊、濕地、古建筑打造的“景區+學院”環境,為實踐教學提供了天然課堂。作為教師將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文旅景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服務地方意識,讓更多學子扎根托克托縣、服務托克托縣
學生代表馬馳講話

人文系2023級廣播電視學專業馬馳作為學生代表發言。她結合自身在云中校區的學習經歷,分享了作為首批入駐學子的實踐感悟。她表示,她將珍惜在云中校區的學習機會,積極參與實踐活動,讓理論知識轉化為生動技能實踐。以扎實的專業能力為校區實踐發展和地方文旅宣傳貢獻力量,未來畢業后用所學知識回報這片溫暖的土地。
揭牌儀式

在現場師生、嘉賓的共同見證下,托克托縣縣委書記王冬生和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院長周玉樹共同揭開“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云中校區”牌匾上的紅綢。紅綢落下的瞬間,現場掌聲雷動,彩帶紛飛,共同慶祝這一歷史性時刻,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與托克托縣攜手開啟教育領域校地合作發展的嶄新篇章。
贈送禮品
典禮現場暖意融融,多家單位為云中校區精心準備了禮品。這些禮品不僅承載著大家對云中校區的殷切期許,更飽含著對鴻德學子的深情厚愛。

北京經濟技術職業學院向云中校區贈送具有中華傳統文化底蘊和美好祝愿的景泰藍屏風一件。黨委副書記張雪玉代表學院向北京經濟技術職業學院院長周川頒發捐贈證書。

內蒙古小倫敦教育向云中校區贈送寓意扎根地方、穩步發展的橫石一塊。黨委副書記張雪玉代表學院向內蒙古小倫敦教育校長劉晨霞頒發捐贈證書。

內蒙古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云中校區贈送寓意守護校園、寄托吉祥的石獅子一對。黨委副書記張雪玉代表學院向內蒙古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經理王春頒發捐贈證書

內蒙古利源園林古建筑有限公司向云中校區贈送寓意尊師重教、傳承文化的孔子雕像一尊。黨委副書記張雪玉代表學院向內蒙古利源園林古建筑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占國頒發捐贈證書。
參觀云中校區




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云中校區占地面積約500畝,一期建筑面積約1.8萬平方米,投資1億多元。云中校區于2024年4月奠基,于2025年10月投入使用。校園以傳統四合院格局為核心,巧妙融合現代校園功能需求,共規劃建設了13棟建筑,涵蓋教學、住宿、餐飲等多元功能區域,打造出了兼具人文底蘊與實用價值的書院式校園,可容納1000多名師生學習生活。云中校區的功能定位主要以實踐教學、學生干部培訓、假期研學為主。目前,學院第一批近600名學生入駐,涉及人文系、經濟管理系、藝術設計系的9個專業,共開展為期6周的實踐教學。
校區名稱緣由

云中校區的名稱源自古云中郡,這里曾是中原王朝與北方游牧文明交匯的前沿。公元前306年左右,趙國君主趙武靈王推行 “胡服騎射” 改革,國力強盛后向北開拓疆域,在今內蒙古中部地區設置了云中郡,就位于今天托克托縣境內的古城遺址,古稱 “云中城”。此后,“云中” 作為區域行政名稱或地理代稱,在多個朝代得以延續。隨著歷史變遷,云中郡的行政區劃雖已不復存在,但 “云中” 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意義被保留下來。
云中校區實踐教學掠影











云中校區的啟用,不僅標志著校地合作進入新階段,更承載著構建“政府統籌資源、企事業單位提供場景、高校輸出智力”的新型協同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使命。在這一體系中,政府發揮資源統籌與橋梁紐帶作用,推動縣域內各類要素有效對接;企事業單位基于實際業務需求,將具體任務轉化為“實踐選題”,并由校企雙方共同打磨選題內容,使其兼具實踐價值與教學目標;高校教師則全程跟進、精準指導,確保學生在真實場景中既動手實踐,又動腦思考,真正達成“實踐出成果、教學有收獲”的雙重愿景。
編輯: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