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同學:
本次公共選修課為各校區學生開設面授、網絡多門公共選修課程。現將選課、上課事宜通知如下:
一、選課原則
各系學生,可任選1門公共選修面授課程和1門公共選修網絡課程,已修夠學分的學生可不選。鴻德六藝課程也是公共選修課程面授的一種,學生可選擇。
公共選修課程(面授和網絡),1門課程考核合格,計1學分;鴻德六藝,1門課程考核合格,計2學分。
二、進程安排
(一)選課時間:
2025級學生:9月28日(周二)下午14:00—17:30
2024級學生:9月29日(周一)下午12:00—17:30
其他年級學生:9月30日(周二)下午14:00—17:30
(二)上課時間:
公共選修面授課程自10月9日起,共10周;
公共選修網絡課程自10月10日起,12月12日結束;
(三)考試安排:
公共選修面授課程隨堂考核;
公共選修網絡課程于12月15日—19日線上考試;
三、選課流程
登錄教務系統→選課管理→選課方案→校任選課。選課完成后,點擊“確定”,彈出“選課成功”即可。具體操作方法可以查看如下鏈接:http://www.zhongbuy.cn/fwzn/index.html



名師簡介
王艷鳳

王艷鳳,教授,1984年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中國比較文學教學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東方文學學會理事。
教學方面,為碩士研究生、本、專科生講授“外國文學史”“比較文學概論”“東方文學專題”等十余門課程。2005年主持并完成自治區精品課程“外國文學”。
科研方面,主要從事比較文學和東方文學研究。曾主持并完成國家社科規劃項目、自治區社科規劃項目、教育廳重大項目以及學校項目等多項研究課題,出版《蒙古族史詩與印度史詩比較研究》等學術著作5部,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科研成果獎:1998年、2003年、2005年分別獲學校科研成果一、二、三等獎;2003年獲得全區青年知識分子科技創新獎;2003年、2006年獲內蒙古自治區第七屆、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6年獲自治區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二等獎。
榮譽獎:1998年被評為內蒙古師大“三五工程”優秀青年教師;1998年獲得內蒙古師大“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稱號;1998年入選內蒙古自治區“111工程”第三層次;2000年獲得內蒙古自治區“青年科技標兵”稱號;2012年入選內蒙古師大“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2015年獲評“內蒙古教學名師”;2016年被評為全國第五屆教育碩士優秀教師。
江鴻

江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畢業,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人文系主任助理,中宣部新聞發布師資庫專家,兼任內蒙古網絡視聽協會會長。
曾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多項,迄今已出版專著3部,發表新聞評論,理論文章等數十篇。
陳立榮

陳立榮,博士,碩士生導師,2020年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內蒙古自治區自然基金面上項目1項、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高端外國專家引進項目1項、內蒙古大學高層次人才項目1項、內蒙古福彩中心橫向項目1項、教學項目3項。作為骨干成員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學位論文評審專家。
張浩蘭

張浩蘭,副教授,本科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化學系化學專業,理學學士。2001年畢業于寧夏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文學碩士。現任教于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漢語系古代文學專業,主持專業課改一項,開設二門全校通識課,多門專業方向課,獲多項教學成果獎。主持、參與國家和自治區社科項目多項。出版專著《王孫迷妄—李賀研究》《神駿走過的記憶—草原文化中的馬母題意象研究》《英雄史詩與草原游牧生態文明》《史詩名篇導讀》。
內蒙古大學梅蘭詩社創始人。主編出版了《雅韻新聲》《梅蘭詩集》兩部師生創作集。
教學成果:首屆內蒙古高校“閱讀推廣”優秀學生社團成果展示活動,獲三等獎。2022年“桃李湖畔?書香內大”文化育人思政精品項目創新實踐,獲內蒙古大學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
2022年“一體三維”的文學教育實踐育人探索,獲自治區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王立華

王立華,內蒙古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內蒙古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講課程:毛澤東思想和概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形勢與政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管理心理學、科學社會主義、西方經濟學等。
是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教育廳,歷年歷屆中央重要會議精神、黨史學習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講團成員;全國“雷鋒精神”宣講團成員。
多年從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與研究工作,多次獲得自治區和學校教學、科研成果獎。
獲首屆內蒙古自治區高校“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
全區高校“黨課名師”榮譽稱號。是內蒙古自治區思想政治教育“王立華名師工作室”負責人。
王志義

王志義,南開大學哲學系畢業,哲學博士學位。內蒙古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第一部專著《人才學基礎》1—4 編合訂本 1986 年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于 1987 年榮獲第二屆內蒙古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1989 年榮獲首屆內蒙古自治區青年發展成才獎。《現代化人才培養必須從幼兒園開設外語課入手》刊載于《世界科學技術》(中國科學院漢語、世界語對照版),1995 年榮獲中國教育學會高等師范教育研究會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實驗教材 《幼兒英語》1—8 冊,4盤帶,2000 年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 年該成果榮獲首屆內蒙古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所科研成果二等獎。《做人創造成才》叢書 2000 年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合著)。《諾貝爾獎百年大典》1—5 卷,2002 年由內蒙古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合著)。博士論文《當代中國道德教育研究》2006 年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 年榮獲全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優秀專著三等獎。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論文百余篇,多次獲獎。1996 年被評為首屆內蒙古師范大學雙十佳,首批三五工程學術帶頭人。《人才學》1-5 卷(第 2 版) 即將問世。其成果先后有 20 多家報紙、雜志、史書、辭書、傳記、電臺、電視臺介紹。
徐英

徐英,內蒙古藝術學院教授、博士,《內蒙古藝術學院學報》副總編兼編輯部主任,內蒙古文史研究館館員,泰國格勒大學特聘博導。
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藝術史。為博士和碩士研究生講授“中國北方草原游牧民族造型藝術研究專題”“中國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古代典籍漢文文獻原著導讀”“西方人類學經典學術名著導讀”“中國區域民族志編撰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工藝美術史”“文獻綜述的分析研究與選題報告的設計撰寫”“藝術人類學田野調查的理論與實踐”等課程。
主持并參與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項目,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9部。在區內外榮獲多項獎勵。
吳瓊

吳瓊,1986年畢業于內蒙古大學漢語言文學系,文學學士。內蒙古電視臺新聞部擔任記者、編輯、《新聞世界》節目組副組長、新聞編輯部副主任、新聞采訪部副主任、主任和欄目制片人、主持人,頻道總監等職務。
從業37年,采訪編輯制作播出的電視新聞作品幾千條。產生一定影響力的作品有自治區60周年大型獻禮片《世紀跨越-和諧篇》《新東勝-中國西部之星》《書記訪談錄》《百姓訪談錄》《一日千里出草原》《夢圓如意河》等電視專題片和《我國珍惜植物四合木遭破壞》等。其中《擇業與創業》《創業新篇》《我國首胎試管綿羊在內蒙古大學動物實驗中心降生》等40多篇新聞作品獲得中國新聞獎等各種國家和自治區級新聞獎項。
仇龍

仇龍,內蒙古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書香》欄目制片人,文藝晚會導演,國家文化部認定高級朗誦教師,內蒙古紅樓夢研究會副秘書長,呼和浩特文藝志愿者協會副主席,呼和浩特朗誦藝術家協會理事。
任鳳桃

任鳳桃,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公共教學部主任兼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講授課程:《思想道德與法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指導師。現任內蒙古自治區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分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內蒙古心理學會理事、內蒙古高教學會學生工作專業委員會理事、內蒙古高教學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二十多年在高校從事學生管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發表論文十余篇,主持自治區級課題6項、參與各級各類課題4項、出版教材2部。
吳甲才

吳甲才,現任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中國北方巖畫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教授,內蒙古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巖畫學會理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巖畫組織執委。從事古代巖畫調查與研究已經有三十余年,期間主編內蒙古《地方文史》三卷,著有《元代全寧路魯王城興毀》《日軍在白音布通釋放鼠疫菌始末》《紅山巖畫》《菱角部族變遷》《中華玉雕龍出世始末》《縣域資源合理配置》等文稿書籍。曾獲內蒙古自治區社科成果優秀獎和三等獎、國家“十一五”經濟與社會發展獻計獻策獎。參加過30次國際及地區有關人文、歷史、考古、巖畫、古建筑藝術等高峰學術論壇并在大會發言交流,在國際、國家、省、市級報刊公開發表論文120多萬字,其中《赤峰地區巖畫調查與斷代研究》《2015中澳印對北方巖畫斷代初探》分別在俄羅斯科學院主辦的《歷史與考古》(2018.2期)、世界巖畫組織主辦的《巖畫研究》(2018.2期)核心期刊發表。巖畫考古與保護研究在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2011年11月13日《玉龍尋蹤》第三集和央視科教頻道《中國方志—巖畫保護》2019年2月10日播出。利用業余時間創作歷史長篇小說一部《匈奴與東胡之戰那些事兒》2018年3月由中國作家出版社出版。從2014年起在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內蒙古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主講《巖畫藝術鑒賞》課,選修在校大學生達到8000余人。主持并實施內蒙古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項目《本科院校開設巖畫藝術鑒賞課建設研究》、內蒙古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內蒙古文化傳播力建設研究基地項目《巖畫認知與保護》、內蒙古社會科學基金《赤峰巖畫》和《陰山中段大青山巖畫》以及《紅山彩陶》調查與研究等多項省級研究課題。
唐俊

唐俊,黨員,教授,博士研究生。現任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職務,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獲得過“十佳教師”、“十佳管理之星”、“優秀社團指導教師”、“校長特別獎”、“內蒙古自治區優秀教師”、“內蒙古教育廳教壇新秀”等榮譽。2011—2012年工作于巴基斯坦拉合爾艾奇森學院。回國后從事巴基斯坦研究工作,先后發表論文40多篇,出版譯著四部,著作四部。目前是巴基斯坦拉合爾政府大學《政治經濟》期刊、巴基斯坦和平外交研究院《和平與外交》期刊、巴基斯坦《社會科學與經濟》期刊、巴基斯坦伊斯蘭堡可持續發展政策研究所《發展政策、研究與實踐期刊》、中央旁遮普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期刊》外國評審專家,《太平洋國際期刊》主編。
學院公共教學部供稿
編輯:郭曉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