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以推動發展為主線,不斷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在教育教學方面,學院積極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蒙古馬精神、“五句話”的事實和道理等融入課堂教學,并且深挖北疆文化的內涵,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教育學生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做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12月27日,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教育系在崇德樓十樓藝術展廳舉辦“傳承北疆文化·描繪靚麗青春”期末作品展,共展出繪畫、剪紙、泥塑、編制等作品1990件。學院院長周玉樹、副院長劉興旺、招生就業處處長張振龍、教育系主任李鳳清、教授董小飛、剪紙非遺傳承人崔霞、教育系部分任課教師及學生代表參加活動。




此次展覽的作品涉及教育系《美術基礎》《手工》《簡筆畫》三門課程。展覽聚焦北疆文化,結合創作類型特點,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作品展示了北疆文化形式豐富的特征,用各類作品講好北疆故事。

眾多作品中,一幅名為《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剪紙作品最引人注目。該作品長20米、寬0.7米,以“石榴花開、籽籽同心”為設計思路,63位同學在崔霞老師和郭榮老師的指導下,用時一個多月創作完成。同學們將56個民族的特征和石榴籽元素相融合,表達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時代主題。



同學們還從校園生活、動漫插畫等內容中取材,制作了簡筆畫、手工黏土等作品。可愛軟萌的形象、大膽鮮明的色彩、奇思妙想的主題,吸引在場師生駐足流連。
“教育系結合各專業特點,豐富課程思政實踐模式。這次展覽不僅濃縮了教育系師生對‘傳播美、鑒賞美、創造美’的思考與探索,也是課程思政的成果展示。今后,教育系還將從創新內容、豐富載體等角度入手,深入挖掘北疆文化內涵,繼續探索課程思政內容,在實踐中進一步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主任李鳳清說。


編輯: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