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守護師生健康
為維護師生身體健康、確保校園安全穩定,根據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健康驛站建設管理指引》,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健康驛站正式建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健康驛站有哪些功能?
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健康驛站以校衛生所為專業依托,配備專業醫護人員,在兩個校區分別建設了健康驛站。以維護師生健康、保障校園秩序為目標,為校內新冠病毒感染者提供感染期內相對分離空間,并提供科學診療服務和康復指導,及時識別并轉運有需要的感染者到校外醫院救治,全力保障師生健康安全。
健康驛站怎樣運行?

(請點擊放大查看)
健康驛站在哪里?
學院在校本部天時北樓一樓、北校區創業大廈分別建立健康驛站。










應急處置流程
當學院出現感染人群后,按照該疫情應急處置預案開展健康驛站日常管理工作,保障學院師生健康安全。
(一)入站前管理
1.日常監測。開學返校前一周,由組織人事處和學生工作處組織全體師生每日開展健康自測并實施“日報告、零報告”制度,若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咽痛等癥狀應進行抗原或核酸檢測,結果異常的,須如實報告,并延遲返校,不得帶病到校工作學習。開學返校一周內,組織全體師生實施體溫檢測和健康監測及“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倡導減少聚集,加強自我健康管理,出現癥狀及時報告,嚴格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開學返校一周后,全體師生進入日常健康自我監測階段,樹立“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意識。
2.及時報告。當學生出現新冠病毒感染常見的 11 種癥狀(包括呼吸道癥狀發熱、干咳、乏力、嗅覺減退、鼻塞流涕;消化系統癥狀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神經系統癥狀頭痛、頭暈)時,應及時報告班主任,做好防護措施,前往校園發熱診療點進行篩查,判斷是否具備轉入健康驛站的接收標準。當教職工出現上述癥狀時,應及時報告所在部門及組織人事處,具備條件的在家或宿舍內進行自我隔離治療,如有需要也可以在完成篩查后轉入健康驛站。
(二)入站時管理
1.接收標準。學院健康驛站主要接收新冠病毒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確診病例(新冠病毒感染的輕癥),具體接收標準由醫療組在領導小組指揮下,結合當地衛生健康部門的指導,根據校園發病情況和床位數進行綜合研判。可采用的判斷依據(證據強度由高至低)包括:一是有 11 種新冠典型癥狀(以下簡稱癥狀)+核酸陽性;二是有癥狀+抗原陽性;三是有癥狀且包括發熱(體溫>37.3C);四是抗原陽性。
2.入站研判。確認感染且符合上述標準的感染者,由醫療組及心理組開展師生入站前的綜合研判,甄別感染者身心健康狀況、居住環境和基本意愿,做好精準分類分流安置。
3.轉運入站。通過接收標準綜合研判的感染者,由轉運組負責轉運進入健康驛站。
4.及時送診。做好分級分類收治診療,做好身體狀況異常師生的及時送診工作。
(三)在站管理
1.建立通訊。醫療組及心理組應就入站人員建立有效的聯系群組,建立《在站人員每日健康情況表》等電子臺賬實行動態監測,每日收集入站人員健康情況,遇到特殊或緊急情況隨時上報。
2.心理疏導。心理組負責開展遠程入站培訓、指導和咨詢,加強健康教育,開展心理疏導,了解思想動態。各系應加強針對入站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
3.醫療保障。駐站醫護工作人員常規每日一次入站查房,其他時間可進行遠程用藥指導。可在相應污染區設置藥品取用點(注意與取餐點分開),在站人員在指導下自行取用。由管理人員再根據醫護工作人員意見進行補充維護。
4.后勤保障。保供組負責配送病患營養餐食(清淡易消化,低脂高熱量),注意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患者等不同飲食需求,必要時可適當增加配餐次數。交通轉運、秩序維護、消防安全等工作由學院相關部門分工提供支持。
5.消殺作業。保供組在當地衛生健康部門的指導下,負責公共區域的消殺,每日不少于 4 次。
6.網絡學習。保持驛站區域內網絡順暢,便于在站人員開展網上學習。
(四)出站管理
1.出站安排。一是出站由醫療組根據出站標準進行判定;二是健康驛站出具相關證明文書;三是出站后可直接回原住所。
2.出站標準。一是從發病第 5 天開始,體溫正常、連續兩天核酸檢測陰性者即可出站(若無核酸檢測條件,可采用抗原自測)。二是結合校園發病情況,可在當地衛生健康部門指導下以癥狀體征為主要判定標準并適當壓減在站天數。
3.康復指導。加強感染學生康復期健康指導,不組織或要求康復期學生參加劇烈運動。
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