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0月8日下午2:30在內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藝術設計系一樓辦公室舉辦了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讀書會,師生黨員共計24余人。
首先由黨支部書記郭榮同志介紹了讀書會的主要內容 。
接著由王彤老師,郭立清老師,楊柳同志帶領大家學習了習主席論述摘編的第一、二、三部分。

1.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幸福:
我們的民族是偉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近代以后,我們的民族歷經磨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自那時以來,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團結帶領人民前仆后繼、頑強奮斗,把貧困落后的舊中國變成日益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家具的外部環境,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
3.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
在前進道路上,我們一定要加強全黨的理論武裝,按照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要求,深入學習和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深入學習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牢固熟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文隨心走,文風即人。語言是人的生活閱歷、知識儲備、個人能力與道德境界的綜合反映。領導干部的學識、品質、風范,往往在其文風中得到充分體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的系列重要講話、文章、訪談等,風格鮮明、內涵深刻,人們喜聞樂見,被國外媒體贊譽為“習式風格”。這種語言魅力背后的力量是什么呢?筆者不禁想起民國文人劉文典的一段話,他說:“要做好文章,只須注意‘觀世音菩薩’就好了。‘觀’是多觀察,‘世’是懂世故,‘音’是講韻,‘菩薩’是濟世救民之心。”習近平的語言風格,正是他執政為民、勇于擔當執政理念的真實寫照,其語言的魅力,也正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動體現。

習主席的話語親切感人,有一種泥土的芬芳,有一種浸潤人心的美,體現了人民領袖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的責任擔當和政治品格。
來源:內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藝術設計系
(編輯: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