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師鴻院辦發〔2018〕32號
關于印發《內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
2018屆畢業生就業工作總結》的通知
各單位:
現將《內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2018屆畢業生就業工作總結》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學習文件精神。
特此通知
附件:內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2018屆畢業生就業工
作總結
內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
2018年8月15日
附件
內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
2018屆畢業生就業工作總結
2018年,學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2018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網絡視頻會議”工作部署,根據自治區教育廳《關于做好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重點工作的通知》(內教辦函〔2018〕45號)文件要求,學院圓滿完成了本年度就業工作任務。截止8月底,學院2018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95.34%。
一、2018屆畢業生就業基本情況
(一)畢業生就業數據統計
學院2018屆畢業生共2060人,初次派遣1964人,就業率95.34%。其中簽訂就業協議1831份,占就業總人數的93.23%;簽訂勞動合同24份,占就業總人數的1.22%;簽訂進京(津)函4份,占就業總人數的0.2%;其它就業105人,占就業總人數的5.35%。
(二)畢業生總體就業去向
學院2018屆畢業生總體就業流向以非公有制企業為主。初次派遣1964人,其中機關57人,高、中、初等教育機構314人,基層服務36人,其他事業單位198人,國有企業164人,私營企業1141人,參軍入伍9人,升學21人,自主創業24人。
表1:2018屆畢業生總體就業去向統計表
單位性質 | 就業人數 | 比例(%) |
機關 | 57 | 2.9 |
高中初等教育機構 | 314 | 15.99 |
基層服務 | 36 | 1.83 |
其他事業單位 | 198 | 10.08 |
國有企業 | 164 | 8.35 |
私營企業 | 1141 | 58.1 |
參軍入伍 | 9 | 0.46 |
升學 | 21 | 1.07 |
自主創業 | 24 | 1.22 |
合計 | 1964 |
2018屆畢業生整體就業質量有較大提高。考取機關單位編制10人;機關單位編外聘用47人;考取事業單位53人,其中鄂爾多斯市教育局51人,烏海市教育局2人;其他事業單位21人;事業單位編外聘用177人;考取國有企業編制79人,其中呼和浩特市鐵路局31人,內蒙古電力集團13人,國有銀行11人,其他國有企業10人;國有企業編外聘用85人。
(三)畢業生就業區域
學院2018屆畢業生就業單位區域分布以區內為主,區外為輔,學生選擇返回生源地就業的情況較為普遍。其中區內就業1731人,區外就業233人,主要集中于北京、河北、河南、山西、寧夏等地區。
圖1:2018屆畢業生就業區域人數分布圖

(四)畢業生就業單位行業分析
根據畢業生就業單位行業數據分析,2018屆畢業生就業單位行業分布較為廣泛,有以下特點:
1.學院2018屆畢業生共有543人從事教育行業工作,其中學前教育專業309人,英語專業208人,美術學專業7人,其他專業19人。師范類專業畢業生從事教育行業人數占比較高,學前教育專業2018屆畢業生共401人,從事教育行業比例為77.14%,英語專業2018屆畢業生共276人,從事教育行業比例為75.37%。
2.學院2018屆畢業生共有266人從事建筑業、房地產業工作,其中工程管理專業102人,土木工程專業43人,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人數分別為17人,其他專業104人。
3.學院2018屆畢業生共有215人從事文化、體育和娛樂行業工作,其中新聞學、廣播電視編導、攝影、動畫、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人數分別為52人、34人、24人、29人、24人,合計163人,占從事文化、體育和娛樂行業總人數的75.81%。
4.學院2018屆畢業生共有33人從事住宿及餐飲行業工作,其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人數為22人,其他專業11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2018屆畢業生共51人,從事住宿及餐飲行業人數占比43.14%。
5.學院2018屆畢業生共有279人從事金融行業工作,其中會計學、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人數為241人,占從事金融行業總人數的86.37%。
二、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相關措施
學院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做好2018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教學〔2017〕11號)要求,深入研究就業創業政策,以“畢業生就業率及就業質量雙提高”為目標,加強組織領導和宣傳教育,提供全方位就業指導服務,圓滿完成2018屆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
(一)鼓勵畢業生服務國家發展戰略
1.引導畢業生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結合“一帶一路”建設及學院“國際化”辦學思路,鼓勵、引導畢業生赴巴基斯坦國立現代漢語大學支教。學院于2011年建立“巴基斯坦合作交流”項目,至2017年,已累計派送47名畢業生赴巴基斯坦支教。其中20人次在巴基斯坦拉合爾阿奇森學院支教;27人次在巴基斯坦國立現代語言大學執教學習。2018年,學院擬派4名畢業生赴巴基斯坦國立現代語言大學支教。
2.學院為促進畢業生到新興領域就業創業,積極開展阿里巴巴跨境電商培訓。學院外語系與內蒙古新城職業培訓學校合作阿里巴巴跨境電商項目,提供跨境電商培訓場地,動員學生積極參加培訓,通過跨境電商考試,取得等級證書。2018年,42人參加此培訓,全部獲取證書,目前有6名畢業生在跨境電商企業工作。
3.學院積極推進2018年國家留學基金資助全國普通高校學生到國際組織實習項目,通過微信公眾號、就業服務網進行政策宣傳,并針對性引導、鼓勵外語系學生申報國際組織實習項目。
(二)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
1.拓寬畢業生基層就業渠道。招生就業處多渠道宣傳國家基層就業各項政策,以政策為導向,鼓勵畢業生在基層建功立業。截至目前,學院2018屆畢業生入選“三支一扶”“社區民生”“大學生村官”項目36人。
2.繼續做好大學生征兵工作。學院加強與兵役機關協調配合,設立“征兵辦公室”,積極宣傳大學生征兵入伍政策,面向畢業生、在校生及新生群體開展宣傳動員。截至目前,學院2018屆畢業生共有9人應征入伍。
3.鼓勵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學院一直強調“非國有經濟就業市場大有可為”,積極鼓勵畢業生到中小型企業就業。非國有經濟體有幾個特點:企業單位規模不一定很大,需要復合型人才;入職工資不高,但要求不低,上升與發展空間大;能吃苦貢獻,獨立完成任務;上崗即直接進入工作狀態,適應期短,沒有很長的過渡期。針對中小微企業體質特點,結合學院學生特點,學院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學生既要有系統扎實的專業知識,又要有很強的專業技能,上崗就能上手”。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2016年調整修訂了人才培養方案,加大了實踐課和選修課的比例。這樣的培養方式增強了學生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和素養,學院畢業生供不應求,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同時為中小微企業長足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新生力量。
(三)深入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學院在完善現有就業指導服務工作機制的基礎上,改進學生創業指導服務體系,逐步形成了以創業課程為第一課堂,以創業實踐、創業大賽為第二課堂的教育形式。2016年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將創新創業課程納入學分管理,開設《創新與創業》《人才學》《大學生創業基礎》《市場調研與策劃》等公共課程,配合“挑戰杯”“創青春”“中國創翼”“互聯網+”等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開拓學生創新創業思維,提升創新創業能力。此外,利用各種平臺為學生做好國家及自治區創新創業政策的宣傳和解讀,對自主創業學生實行持續幫扶、全程指導、創業培訓等一站式服務。2018年,學院共有30人參加創業培訓,全部取得創業培訓證書(SYB),為畢業生創業奠定了基礎。2015年10月,我院與北京職航創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約1000平方米的創新創業實訓基地,為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提供落實落地條件。目前,學院共有8個創業項目通過路演、選拔入駐基地。同時,學院積極參與自治區教育廳組織創新創業指導教師培訓,力爭組建一批有活力,敢創新,精業務的專職創新創業指導教師。
(四)提供全方位就業指導服務
1.加大就業援助力度。開展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統計與服務工作和家庭困難畢業生就業援助工作,建立臺帳并每月上報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對就業困難畢業生進行幫扶,開展“一對一”職業生涯規劃咨詢和就業心理疏導工作,幫助學生客觀評價自我,轉變就業觀念。
2.做好畢業生就業信息統計,做好就業派遣工作。加強學院與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信息溝通機制,按照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文件要求及時報送學院畢業生就業進展月報等各類信息,完成2018屆畢業生生源審核、錄入及派遣工作。
3.完善精準就業服務平臺。依據教育部、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要求,建立了畢業生求職意愿信息數據庫和用人單位崗位需求信息庫。加大力度建設學院就業服務網,創建就業創業服務微信平臺,累計上傳就業招聘信息800余條,結合大學生網上就業超市,形成供需精準對接服務平臺。
4.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引導學生考取職業證書。以國家經濟形勢和社會需求的發展變化為導向,積極鼓勵、引導學生考取職業證書,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2018年,協調呼和浩特市教育局、新城區教育局,為符合認定條件的663名師范類專業畢業生辦理了教師資格證書;為272名畢業生辦理心理咨詢師、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理財規劃師等職業資格證書;開設計算機綜合運用技能免費培訓班,為97名畢業生辦理計算機等級證書。
5.優化市場開拓模式,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加強與社會各行業、各用人單位長期、密切聯系,建設就業創業實訓實習基地,搭建人才輸送通道。目前,學院建有30多個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和實驗室,能夠滿足全院師生教學和實踐需求;多次舉辦校園專場招聘會和企業家宣講論壇,并組織各系(分院)承辦專業對口招聘會,形成良好體系。
6.以活動和比賽為載體,全面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舉辦“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大學生簡歷大賽”“公務員模擬大賽”“ERP沙盤模擬經營大賽”“點鈔技能大賽”“會計手工記賬與會計電算化技能大賽”等,通過比賽和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7.認真做好畢業實習工作,以實習促進就業。多渠道收集、審核實習崗位招聘信息,結合實際推送實習生,為頂崗就業奠定基礎。同時,按專業召開實習動員大會,實習工作總結大會,形成良好循環。
(五)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機制
1.實施“一把手”工程,強化就業工作責任擔當。學院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嚴格落實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分管院長親自抓,召開了2018年就業創業工作推進會,部署相關工作,為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
2.落實兩級考核體制,形成考核激勵機制。通過明確“以學院為主導,以系(分院)為主體,分級負責,層層落實”的院系(分院)兩級就業工作體系,逐步完成就業指導工作重心向系(分院)下移,增強系(分院)就業創業工作主動性。通過就業創業工作獎勵制度,調動各系(分院)就業創業工作積極性,促進了學院就業工作科學、規范、良性運轉。
3.有計劃,有總結,時時監督全院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進展情況。招生就業處制定《畢業生就業工作手冊》,訂購《中國大學生就業》刊物,指導畢業生班主任做好就業工作,并分階段召開畢業生班主任會議,探討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在就業率統計方面做到“周周有統計,月月有匯總”,及時掌握就業進展情況,采取積極措施促進畢業生就業。同時,每年11月份召開學院就業工作總結大會,對全院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進行總結,并對下一階段工作進行部署。
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一)需分批次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結合其他就業、創業指導類課程,實現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全覆蓋,并著重培養一批專兼職教師隊伍。
(二)需加強對畢業班輔導員的培訓工作,提高其就業創業指導水平。
(三)需持續推進就業創業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服務化、精準化建設。
(四)應加大力度建設就業服務網、就業服務微信平臺。
(五)應加強市場開發力度,完善用人單位數據庫,推進精準推送工作。
(六)應強化畢業生就業跟蹤調查機制,為培養方案的適時調整和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建立第一手資料。
學院辦公室 2018年8月15日印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