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設置
會計學專業介紹
一、會計學專業簡介
會計學專業是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的優勢專業,創建于2010年。2016年開始招收輔修學士學位學生,2017年開始招收專升本學生,2020年與高職院校合作施了“3+2”培養模式。2022年開始招收專科學生。2023年開始招收會計學(注冊會計方向)學生,2025年開始招收會計學(智能會計)方向學生。
會計學專業2021年獲批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1年《基礎會計》獲批省級一流課程,在專業建設方面達到了新高度;2023年獲批校級一流教學創新團隊;2024年與新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智能財務與會計創新研究中心;2025年《稅法》獲批省級一流課程。
2024年成立了智能會計產教融合教學中心。包括手工會計實訓室、會計信息系統實訓室、財務共享實訓室、財務機器人實訓室、VBSE財務綜合實踐實訓室、AIE數智產業綜合實踐實訓室、財務大數據實訓室、數智企業經營管理沙盤實訓室、智能納稅實訓室、智能審計實訓室等10個實訓室。
會計學專業建設堅持“兩加強,兩提高”,即加強專業基礎,加強實踐教學,著力提高技能水平,提高綜合能力。
二、會計學本科專業
專業代碼為120203K,學制4年,可在3-8年完成學業,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一)培養目標
1.會計學:本專業旨在培養具有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稅務、經濟法及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等部門從事會計實務及財務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的新財經人才。
2.會計學(注冊會計師方向):本專業方向培養具備扎實的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學、稅務學等專業理論知識,系統掌握注冊會計師(CPA)執業所需的核心知識體系與實務技能以及大數據分析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為企業提供財務分析和決策支持,能夠在工商企業、會計師事務所、財務咨詢公司、經濟管理部門等部門從事會計實務、財務管理、審計、管理咨詢、稅務代理等工作的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復合型的會計管理人才。
3.會計學(智能會計方向):本專業培養學生掌握會計學基本理論、大數據分析技術和智能財務工具,具備業財融合視野與數據驅動決策能力,能夠熟練應用財務機器人(RPA)、智能財務系統處理核算業務,設計實施企業稅務籌劃方案與內部控制流程,勝任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運營管理及流程優化,為企事業單位輸送能勝任智能會計核算、財務數據鏈分析及決策支持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數智化的新財經人才。
(二)課程設置
會計學專業設置六大課程模塊,包括通識必修課、通識選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和集中實踐課。
專業基礎課程6門,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濟數學、微觀經濟學、統計學、線性代數、宏觀經濟學;
專業核心課程為10門,會計學專業核心課程包括管理學原理、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稅法、智能會計信息系統、成本會計、審計學、管理會計、數智商業綜合實訓;
會計學專業(注冊會計師方向)核心課程包括管理學原理、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稅法、經濟法、智能會計信息系統、審計學、管理會計和數智商業綜合實訓等;
會計學專業(智能會計方向)核心課程包括管理學原理、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智能財務共享實訓、智能會計信息系統、審計學、管理會計、RPA財務機器人應用與開發、數智商業綜合實訓等。
(三)就業前景
會計學作為社會經濟活動不可或缺的基礎性專業,就業市場需求穩定且廣泛。本專業畢業生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熟練的實務技能以及多樣化的方向特色,在就業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1. 會計學專業:
畢業生就業面寬廣,主要面向各類工商企業、政府機關、事業
單位、金融機構(如銀行、證券、保險)、非營利組織等。初始崗位可從事會計核算、賬務處理、納稅申報、成本管理、資金管理等基礎會計工作。隨著經驗積累和專業能力提升,可向財務主管、財務經理、總賬會計、預算分析師等管理崗位發展,負責企業的全面財務運作、投融資決策和內部控制。
2. 會計學(注冊會計師方向):
本方向畢業生是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財務咨詢公司
及大型企業內審部門青睞的專業人才。核心就業路徑是進入會計師事務所,從事財務報表審計、稅務鑒證、內部控制評審等業務,并在此基礎上取得中國注冊會計師(CPA)執業資格,成為審計項目負責人或合伙人。此外,也廣泛就業于大型企業集團、上市公司,從事高級財務管理、內部審計、風險管理、管理咨詢和稅務籌劃等工作,職業晉升路徑清晰,高端崗位競爭力強。
3. 會計學(智能會計方向):
本方向畢業生精準對接數字經濟時代下企業的“數智化”轉型
需求,就業前景尤為廣闊。主要就業領域包括:大型企業集團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從事流程優化、運營管理與數據分析工作;各類企業的財務數字化項目團隊,負責智能財務系統(如財務機器人RPA)的應用、維護與開發;以及需要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財務決策支持和業務財務融合分析的各類崗位。畢業生能夠勝任智能會計稽核、財務數據分析師、稅務大數據管理、智能風控等前沿職位,是未來財務領域緊缺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總體而言,會計學專業三個方向的畢業生均具備良好的職業適應性和可持續發展潛力。無論是在傳統財務領域深耕,還是在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財務科技領域開拓,都能找到適合自身的職業發展道路。持續學習,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如CPA、ACCA、CMA等),將為其職業發展增添重要砝碼。
三、會計學專業(專升本)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會計學專業基本知識和技能,能在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等部門從事會計實務及財務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的新財經人才。專業代碼為120203K,學制2年,學生可在2-4年完成學業,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二)課程設置
本專業設置五大課程模塊,包括通識選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和集中實踐課。其中專業基礎課程3門,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財經寫作。
專業核心課程為8門包括,會計學、財務管理、智能會計信息系統(供應鏈)、審計學、稅法、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會計綜合實訓。
(三)就業前景
本專業畢業生具備扎實的會計理論基礎、熟練的實務操作技能以及與現代商業環境相適應的智能化工具應用能力,就業面廣,職業發展路徑清晰。主要就業前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廣泛的就業領域:畢業生可勝任各類企事業單位(如工商企業、跨國公司)、金融機構(如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政府及非營利組織的財務與會計相關工作。此外,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管理咨詢公司等中介服務機構也是重要的就業方向。
2.多元化的職業崗位:畢業生可從事的初始崗位包括但不限于:會計核算、出納、稅務申報、內部審計、成本管理、財務分析等。隨著經驗積累和專業能力提升,可向財務經理、財務總監、審計經理、稅務專家等中高級管理崗位發展,職業晉升空間廣闊。
四、大數據與會計專科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培養具有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黨政機關、各類企事業單位、中介機構等領域從事相關基層工作的高級技能型人才。學制3年,學生可在3-5年完成學業。
(二)課程設置
本專業設置六大課程模塊,包括通識必修課,通識選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和集中實踐課。其中專業基礎課程6門,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濟數學基礎、微觀經濟學、統計學基礎、宏觀經濟學以及財經應用寫作。
專業核心課程為9門包括,基礎會計、管理學、財務會計實務Ⅰ、財務管理基礎、財務會計實務Ⅱ、智能會計信息系統應用、管理會計基礎、大數據財務分析和會計綜合實訓。
(三)就業前景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深入發展,企事業單位的運營模式和管理方式正經歷深刻變革。傳統會計正在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向“業財融合”與“智能財務”方向轉型。這為本專業畢業生創造了廣闊且富有時代特色的就業空間。
畢業生可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如制造業、商貿流通、現代服務業、
金融企業等)、黨政機關、社會團體的財務部門、業務部門從事基礎核算與管理支持工作;亦可在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代理記賬公司等中介服務機構從事審計助理、稅務代理、會計咨詢等專業性服務工作。
本專業培養的高級技能型人才,職業生涯初期主要定位于基層業
務操作崗位。通過3-5年的實踐積累與持續學習,可向會計主管、財務分析師、預算專員、智能財務項目實施顧問等中高級崗位發展,職業晉升通道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