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青年之聲
青年之聲/ YOUTH VOICE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切實發揮共青團作為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作用。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在這個暑期鼓勵全院的千余名同學組建起百余支隊伍,積極響應“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開展各類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該團隊于7月16日至7月20日赴武川縣開展活動,探訪了三圣太村、中蒙醫院以及德勝溝鄉。師生們在農戶們的帶領下,走進田間地頭,了解當地農業發展情況,與當地農民一起除草耕種;在醫院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進行實地參觀,與基層醫療工作者開展面對面交流,并開展基層志愿服務活動;探訪毛林壩村,參觀德勝溝大青山抗日革命根據地,在莊嚴肅穆的德勝溝紅色基地舉行2024年學院入團儀式。活動的圓滿完成,不僅是對當地自然風貌及歷史文化的深入探索,更是一場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通過親身體驗與學習,團隊成員們不僅增進了對基層工作者肩上沉甸甸的責任與使命的認識,更深刻體會到了革命先輩們不畏艱難、勇于犧牲的偉大精神。

學院團委組織2024年學院青馬班優秀學生干部成立了《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暑期宣講團與青年理論暑期宣講團,同學們積極準備宣講材料,結合自己在學校的生活、學習、工作體驗,借助暑期返回家鄉的機會,面向同學、朋友、師生、家人開展小規模、互動式、接地氣的宣傳宣講。積極宣講總書記與大學生們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闡述總書記對青年,特別是大學生始終如一的關注關心關愛,號召基層群眾和青年群體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為建設復興強國貢獻青春力量。


該團隊組織同學們踏入敖漢小米博物館的大門,見證了從古老的農耕工具到傳統的種植技藝,從小米的品種演變到其在飲食文化中的獨特地位,還通過多媒體展示、實景還原等手段,身臨其境地了解了敖漢小米的生長環境和種植過程,感受到了先人的智慧與勤勞,沉浸式的見證了歲月的變遷。這不僅讓同學們對敖漢小米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更讓大家看到了鄉村產業發展的無限潛力,深刻體會到了傳承和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的重要性,也更加堅定了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的決心。


該團隊于8月11日走進趙大剪文化大院參觀交流,途中趙美玲老師熱情、詳細地介紹了剪紙的發展歷程、豐富內涵、構成元素以及獨特技巧與靈感來源,同學們亦深刻體會到了剪紙創造的不易,更感嘆非遺剪紙的無窮魅力。同時,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非遺剪紙,同學們用鏡頭記錄下了在基地的點點滴滴,分享著這一傳統文化的魅力。作為新時代青年,同學們將以實際行動堅定文化自信,積極擔當新時代文化使命,形成非遺保護傳承與紅色精神延續的強大合力,矢志不渝學思踐悟,凝聚共識,走好紅色精神非遺路!


該團隊于8月組織開展了多場文化下鄉活動,為鄉村帶去了豐富的圖書資源,在鄉村圖書館和村民活動中心設立了臨時圖書角,鼓勵村民閱讀學習,拓寬知識視野;還針對當地存在的衛生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和建議,希望能夠提高村民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為鄉村的衛生事業貢獻出力量。這段旅程,是一次心靈與知識的雙重洗禮,更是一次深刻的人生體驗,同學們不僅收獲了豐富的知識與技能,更在心靈深處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對自我、對社會、對農村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與感悟。


該團隊于8月組織開展“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為主題的2024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對《解放之路—內蒙古革命史展覽》的參觀,師生們身臨其境的學習到了內蒙古各族人民翻身解放、當家做主的歷史輝煌歷程,亦激發了大家愛黨愛國的熱情。財會系七彩假期活動亦于2024年8月上旬在孔家營社區開展了以愛國主義為題的志愿活動,同學們為小朋友們介紹了黨旗、國旗、團旗、隊旗、軍旗等旗幟,讓小朋友們認識并了解了各種旗幟的使用規范,并接受了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


該團隊于8月15日啟程,走進烏蘭夫紀念館,一群滿懷激情與理想的青年學子駐足凝視、心潮澎湃,深刻感受到民族團結對于國家穩定、社會進步的重要性,同學們從每一個角落汲取力量,更加堅定了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國家統一的信念。隨后,團隊成員們化身民族團結的宣講者,通過開設講座、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向廣大居民和同學們普及民族團結知識,講述民族團結的感人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不僅鍛煉了自己的溝通表達能力,更將民族團結的種子播撒在了更多人的心田。


該團隊組織同學們走進社區,走上講臺,分享他們了解到的有關戍邊精神的故事。有的同學講述了自己親身走訪戍邊戰士家庭的經歷,有的同學展示了精心拍攝的照片和視頻,還有的同學分享了與戍邊戰士交流的點滴……同學們還通過詩歌朗誦、歌曲演唱等多種形式,表達了對戍邊戰士的崇高敬意和贊美之情,此次戍邊精神宣講活動不僅讓同學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戍邊戰士們的英勇事跡和偉大精神,也進一步激發了大家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活動結束后,同學們紛紛表示,要將戍邊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該團隊于7月24日走進烏蘭察布市土貴烏拉鎮光明社區,開展助力鄉村振興活動。團隊充分發揚不怕臟、不怕累的精神,紛紛拿起鐵鍬、掃帚等工具,對果蔬園內的垃圾、草叢中的雜物進行徹底清理,真正做到發現一處、清理一處。同時引導周邊農民群眾主動加入清掃隊伍,進一步營造出人人講衛生、處處見文明的良好氛圍,這不僅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智慧,也促進了城鄉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有助于提升鄉村的整體發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質量。


從田間地頭的農耕勞作到鄉村社區的支教助學,從文化遺產的探訪記錄到戍邊精神的宣講傳承,團隊們走進鄉村,貼近基層,體驗了一線工作的艱辛與不易,也收獲了來自群眾的純樸與熱情,每一項活動都是對心靈與能力的雙重錘煉。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的千余名學子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了黨的二十大精神,展現了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也希望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努力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