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信息發布
信息發布/ INFORMATION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10月9日上午,自治區教育廳聯合各部門面向全區高校開展的“奮斗的我 最美的國”示范宣講團第一小分隊走進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為駐呼民辦高校師生代表作宣講。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黨委委員、辦公室主任兼宣傳部部長喬慧春主持會議。
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內蒙古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張瑞軍,自治區英烈講解員、呼和浩特市委退役軍人事務和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秘書科科長陳卓,自治區紅色場館宣講員、烏蘭夫紀念館助理館員史靜,自治區科普宣講員、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劉艷,自治區科普講解員、自治區大數據中心正高級工程師苗曉峰等5位宣講人分別作主題宣講。

張瑞軍以《弘揚偉大長征精神 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為題,講述了長征中的主要軍事和政治斗爭,深入闡述了長征精神的基本內涵及現實啟示。他強調,新時代弘揚長征精神是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我們要深刻領悟長征精神,鍛煉勇氣擔當并從其中汲取強大的信仰力量,努力奮斗,砥礪前行。

陳卓以《走向深藍》為題,講述了烈士海軍航空兵毛豆的父親和海軍航空兵某部飛行員王偉的故事。陳卓強調,他們的故事是中國海軍航空兵精神風貌的生動寫照,希望廣大青年學子深刻領會航海精神的內涵,從先烈堅韌不拔、無私奉獻的品格中汲取力量,讓這份力量成為成長道路上的不竭動力,勇往直前,不斷書寫屬于青年奮斗的新篇章!

史靜以《草原上永不褪色的旗幟》為題,講述了時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自治區主席烏蘭夫組建草原文藝演出團隊烏蘭牧騎以及上個世紀60年代初烏蘭牧騎隊員幫助牧民挖水井,深厚的友誼傳承至今的感人故事。她強調,烏蘭牧騎隊員們通過豐富多彩的演出形式,把黨的政策、民族團結的成果帶到草原各處,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希望廣大青年學習烏蘭牧騎的精神,繼承優良傳統,扎根生活沃土,服務人民群眾,共同澆灌民族團結幸福花。

劉艷以《小種子大夢想》為題,通過講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他的“禾下乘涼夢”故事,帶領大家回顧了袁隆平一生所取得的成就、貢獻和榮譽。她強調,每一顆小小的種子都可能孕育出偉大的夢想,而青年學子正是這些夢想的實現者和傳承者,青年學子要從袁隆平院士的光輝事跡中汲取力量,將個人的成長融入到國家的發展大局之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苗曉峰以《大數據時代》為題,為同學們科普了“什么是數據”以及當代大學生與數據的關系。他希望廣大青年學子,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樹立數據意識;建立數據分析思維方式;時刻繃緊安全的弦,樹立起牢固的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意識,守牢安全底線七道關。

此次宣講活動不僅是一次生動的思政課程,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和精神的升華。聆聽宣講的師生紛紛表示,要以榜樣的力量激勵自己前行,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以執著的信念、優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使自己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之才、棟梁之材。
“奮斗的我 最美的國”示范宣講團校園巡講是教育廳聯合黨委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廳、文化與旅游廳、科協等部門,面向全區高校開展的活動,旨在深入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做好習近平同志《論教育》學習宣傳工作,深入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發揮北疆楷模、最美教師、北疆工匠等的榜樣示范作用,形成紅色場館講解員、英烈講解員等共同參與的校內外協同育人機制,以實際行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編輯:燕麓汀